大愛電視
~
新聞
節目
最新消息
佛陀說法49年,後7年講述法華經,暢演真實法,而真實法就是菩薩道。演繹前,各地舉辦讀書會,傳遞法華精神。大愛電視台藉由製作高僧傳歌仔戲的因緣以戲傳法,延續這樣的理念,這回演繹特地邀請藝術團體孫翠鳳藝文工作室、唐美雲歌仔戲團、豫劇泰斗王海玲、以及優人神鼓加入。

靜思法髓妙蓮華演繹 慈濟精神步步堅

慈濟55周年,慈濟基金會舉辦「靜思法髓妙蓮華」經藏演繹。這回,和十年前水懺演繹強調的大懺悔不同,主題要呈現人間菩薩道的精神,也是慈濟一路走來的理念。除了手語演繹,其中,歌仔戲、豫劇和優人神鼓攜手入經藏,透過戲劇、唱誦,以及擊鼓的過程,引領大眾,用方便法走入經藏。 200多位慈濟人文志業中心員工,用肢體搭起一對愛的羽翼,結合藝術劇團共同演繹「法華經序品」。3年多來,這艘法船累積能量,持續啟航,醞釀了「靜思法髓妙蓮華」經藏演繹。 3月初,新北市雙和靜思堂搭設排練舞台,各地種子志工陸續進場排練。慈濟志工呂慈悅是策畫者之一,這回展演構思,來自上人對法華經的詮釋,和行腳期間所做的筆記。 靜思法髓妙蓮華總導演 呂慈悅:「隨師的筆記,我發覺越寫越有畫面,然後上人只要講到法華經,我就哇,就會那個圖的構思,整個隨師的筆記,那個構思就很多,我就發覺,怎麼這裡又講這裡又講,那我發覺第三次,所以只要上人隨師有講超過三次以上的,我就會一直畫,因為很重要,所以講三次。」 演繹重點要聞法、傳法,更要呈現法華會上安詳莊嚴的境界。 靜思法髓妙蓮華總導演 呂慈悅:「以前是任由發揮,或者是總是入經藏,就只是方便法度眾,可是來到了法華經,上人每天常常開示就是,所有法華經的境界,那種藝術、那種音樂,都在我的心靈風光裡面,所以你法華經要過上人那一關,是有它的高難度。」 早在2011年,慈濟基金會用演繹方式呈現殊勝靈山法會,演繹佛教經典「慈悲三昧水懺」。舞台中央有歌仔戲,以及現代舞、真人寫實戲劇。 四面立體舞台,有唱誦手語隊形交織流轉。 靜思法髓妙蓮華總導演 呂慈悅:「我覺得這個力道跟水懺不一樣,十年前的水懺是,只要大家認真來懺悔,發覺自己原來有這個錯有那個錯,它的格局是個人、個人的懺悔。可是法華經不是,它是一個群體的力量,是慈濟五大洲,你到底動用幾百萬人,動用了多少善心人士,動用多少,然後上人那種堪忍堪忍,過了一關又一關,那我會覺得,難道是一個人的力量、幾個人的力量,就可以把它完成嗎?」 證嚴上人開示:「如果不是有這麼多菩薩,我們志同道合,每一個人的心志合一,哪有這一部綿長的法華道路。」 佛陀說法49年,後7年講述法華經,暢演真實法,所謂的真實法就是菩薩道。演繹前,各地舉辦讀書會,傳遞法華精神。而大愛電視台藉由製作高僧傳歌仔戲的因緣,以戲傳法,延續這樣的理念,這回演繹特地邀請藝術團體加入。 今年開春後,孫翠鳳藝文工作室、唐美雲歌仔戲團、豫劇泰斗王海玲,以及優人神鼓,紛紛投入排練。震撼人心的鐘鼓聲之外,還有親民演出,京崑劇肢體動作和優美唱腔,融入慈濟理念。 唐美雲歌仔戲團導演 李文勳:「這一次的法華經,你看我們必須是要一修再修一改再改,創作再創作,然後從動態到靜態,怎麼要從入定再定,就是那個過程是一直鑽一直鑽,不可能是一兩天能做好的。」 王海玲藝文工作坊 王海玲:「怎麼樣來以淺顯易懂的、比較讓大家都能接受的、說故事的一種方式,讓更多的信眾能夠藉由這樣的表演,能夠了解到佛法,它是那樣地平易近人的。」 從心地風光開始,參與演繹的每一個人,都得進入法華經的心靈境界,用心演繹,也弘揚慈濟55年的精髓。 採訪:楊景卉 文字撰稿:林國新 攝影剪輯:鄧志銘 萬家宏 林文森

文化戲曲融合接續 以戲傳承法華經精髓

「靜思法髓妙蓮華」經藏演繹,邀請四大藝文團體,其中,歌仔戲演員孫翠鳳和陳昭賢,以及豫劇演員王海玲和劉建華,都是母女檔,兩位女兒都肩負起導演重任,編排上格外費工夫。 公演舞台,她是霸氣十足的帥氣小生。無敵小生,也扮演歷代高僧,用歌仔戲弘法。從菩提禪心到高僧傳,孫翠鳳在大愛電視台演出內容,看見電視歌仔戲精緻度,布景道具、劇本和演員都要求完美,帶著明華園戲劇家族,勇於創新和挑戰,孫翠鳳又接下新任務。 演繹無量義經十功德品,以及法華經裡的火宅喻,這些經文採用不少象徵、譬喻等手法,闡述深奧法理,如何親民演出,如何引起共鳴?劇團壓力可不小。 孫翠鳳藝文工作室藝術總監 孫翠鳳:「這個緣分雖然好,可是這個負擔、責任也很大,其實我覺得,比我自己藝術團的表演,我覺得比較有難度。」 孫翠鳳藝文工作室導演 陳昭賢:「上人有非常清楚地交代我們,他也耳提面命地告訴我們說,我們要的不是演,我們要的是述、敘述的述,然後我們要用一個最大最大的架,就是誠,來演繹法華經。」 孫翠鳳二女兒陳昭賢,明華園第三代接班人,承擔該段落導演,場面調度流暢,也遺傳到母親孫翠鳳拚命三娘的特質,雖然壓力大,但也藉機會磨練。 孫翠鳳藝文工作室導演 陳昭賢:「真的要透過我們的演繹來傳達這部經文,其實雖然是某一篇(章),可是如果是錯了怎麼辦,如果那個意思不到位怎麼辦,所以那個焦慮是不斷持續地存在。」 孫翠鳳藝文工作室藝術總監 孫翠鳳:「一定要把它做好做滿,但是不知道能不能有這麼好的成績可以端出來,因為我一直在擔心,這部經(法華經)是大家所說的佛經裡面的經典之王。」 就算經典再深奧,演繹前,孫翠鳳研讀經文,盡力同時,也替心靈找到了一帖藥引。 孫翠鳳藝文工作室藝術總監 孫翠鳳:「一句口白就讓我醒悟過來,就讓我找到我現在當下的焦慮跟煩惱,找到了一個答案跟出口,我就覺得說,那這樣的一個東西,不是我只是表演給大家看,連我自己都必須要先消化,連我自己都要受這麼大的影響。」 同樣是親子攜手的,還有豫劇名伶王海玲和劉建華母女檔。法華經信解品當中的窮子喻,加入豫劇橋段,演繹前,劉建華特地帶著母親參訪靜思精舍,不只找到靈感,也找到共鳴。 王海玲藝文工作坊導演 劉建華:「我們自己是演員,身歷其境的時候,我們就很能夠去感受那樣子的一種狀態,真正的那一些,在網路上或者是聽說的事,看了一些資料,那樣子的一種狀態,我們就更能夠去想像,那是多麼困難。」 不只演,還要導,佛典故事和豫劇,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然而,每一個場景、每一段編排,可是經過無數次修正。 王海玲藝文工作坊導演 劉建華:「就是大翻轉、大翻盤,我的所有演員都傻眼,包含第一個版本排完了以後,演員有些時候他們需要去(外面)演出,他只有代排,就替換,回來的時候,怎麼這整個世界都不一樣了。」 不只演員困惑,戲齡超過60年的王海玲,也在戲曲底蘊和佛典演繹出現拉鋸戰,像是如何在編排又錄製好的經文詞曲中,加入豫劇靈魂。 王海玲藝文工作坊 王海玲:「找一個相同的音樂,它前奏,我就把窮子喻,就窮子 喻,把這個主題,用原有的音樂,用我的唱腔,我豫歌的唱腔,把它融進去。」 真金不怕火煉,印證了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也順其自然激盪出不一樣的火花。 靜思法髓妙蓮華總導演 呂慈悅:「原來人是要有料,原來人是要有元素,有料有元素,不怕改,因為改了以後,你的料跟你的元素是幫你超級加分,所以我覺得,改了以後,他的東西沒有一個拿掉,改了以後,好像那個法髓更有力道。」 戲劇演繹佛典故事,用真情和佛心接軌,一句唱頌、一個身段,體會佛法真諦,也展現演繹者的大願力。 採  訪:楊景卉 文字撰稿:林國新 攝影剪輯:鄧志銘 萬家宏

藝文團體與法相會

慈濟 55 周年,靜思法髓妙蓮華經藏演繹,台上演藝團體、和台下法海區 都兢兢業業。這回演繹的法華經,是慈濟宗門的精神歸依,前兩天,介紹完這回參加演繹的藝術團體孫翠鳳、和王海玲工作室後,今天帶您看到唐美雲歌仔戲團,還有優人神鼓,如何為演繹下功夫、把藝術和佛法相結合。 唐美雲歌仔戲團藝術總監 唐美雲:「我只有看到那個,為佛教為眾生,那個地球,宇宙當中繞的時候,我眼眶就,我不知道為什麼,就是我覺得那是一種長久以來的傳承,而且是願力。」 大螢幕投影,地球四大不調,天災、人禍,更有慈濟55年來的篳路藍縷,唐美雲歌仔戲團透過肢體,和影像結合,畫面觸動人心。 唐美雲歌仔戲團藝術總監 唐美雲:「(啟發他們(團員)的同理心,讓他們可以去感受到 同一時間,在這個地球上發生這麼多事情,讓他們有同理心,當他們有同理心可以感受到的時候,我們在演繹那個災難的過程的時候,他們就可以感同身受,由內而外呈現出來,而不是由外而內的,用肢體把體框出來。」 角色有力量 才能引起共鳴,讓團員成為有情感的演員,唐美雲歌仔戲團透過讀書會,了解經文意涵。 唐美雲歌仔戲團導演 李文勳:「彌勒問這段演繹,由劇團導演李文勳扮演彌勒菩薩,詮釋佛陀說無量義經後,沒有讓大眾頂禮離退,反而入定現瑞相,彌勒菩薩因此向文殊菩薩請教這是什麼因緣。」 唐美雲歌仔戲團導演 李文勳:「彌勒問,彌勒這個角色這個人物,該怎麼去演繹,這個問,這個問它,必須在動態中,到寧靜的結果,但它又必須在寧靜的意象裡面,看到很生動的內容,所以在這個靜態跟動態的這中間,彌勒在整場上,一上去就沒有下來了。」 台上演員甩髮,圍繞彌勒身旁,傳統戲曲當中,人物受到刺激,產生慌張、焦慮、驚惶或絕望的展現,動作整齊畫一,然而,經文內容如何用戲曲身段展演,每個橋段都讓導演李文勳,有著莫大壓力。 唐美雲歌仔戲團導演 李文勳:「我失眠了,但失眠的原因有很多種,怕自己做不好,會怕給師姑(總導演呂慈悅),或是給唐老師失望,因為畢竟這幾團裡面,我算是比較年輕 ,晚輩的編排。」 演繹經文,讓人了解佛法奧妙,唐美雲歌仔戲團非常努力。而佛法無形無相,也用悠揚的鼓聲傳達。 優人神鼓承擔六瑞相、文殊答、藥草喻,用鼓聲攝受佛陀慈悲和智慧光芒。 優人神鼓藝術總監 黃誌群:「佛法是我們所有生命的,最根本的道理,對,最根本的道理,也是整個宇宙的,最根源的正理,既然如此,對這音樂來說,所有的音樂,都從Do開始,對,所以我就用Do去發展創作六瑞相。」 優人神鼓藝術總監 黃誌群:「你看出現那麼多的法意,那麼多的經典,大家都不離那個根本,音樂也是如此,有非常多的音,有13個音,甚至更多的音,有好幾個8度,但是它都不離Do。」 用契佛之心,換來震撼乾坤的鼓聲,舞蹈融合武術,優人神鼓還結合100位「慈優」,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也引導人們沉思、和探索。 靜思法髓妙蓮華總導演 呂慈悅:「我覺得,優人(神鼓)他很單純,可是他很想把它做好, 可是你要他在兩三個月,去了解慈濟這麼多,我發覺他下很多的功夫,我覺得這就是我接觸的天團,就說一點就通,然後通了以後,哇太完美了,我覺得就我來講,有信心,這個有信心這樣。」 法華靈山會,談過去、演未來,回歸一念誠心,演繹者用虔誠來表達,用優質文化藝術,淨化人心。 採訪:楊景卉 文字撰稿:林國新 攝影剪輯:鄧志銘 萬家宏 林文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