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愛電視
~
新聞
節目
最新消息

高雄市水利局12年來投入235億元,推動多項治水工程,另外更斥資68億元,打造15座滯洪池,這次823豪雨,卻沒有發揮它應有的功效!另一方面,大愛採訪團隊,也實地走訪這次台南的淹水重災區、易淹水區跟沿海區,從受災戶的觀點來探討政府的治水方式,為淹水狀況釐清真正原因。

0823水淹南台灣 專題探因

0823熱帶低壓與西南氣流前後報到,中南部飽受暴雨侵襲,許多地方大淹水,而台南市37個行政區中就有36區淹水、其中14個行政區,36小時累積雨量還超過600毫米,而高雄市38個行政區、有32區淹水,這次的淹水,是否真如政府所說的是雨勢過大、正逢大潮等原因?或則是說我國南部地區治水工程出了問題?讓我們透過畫面,回顧當時淹水狀況。 0823熱帶低壓警報,暴雨侵襲中南部。 高雄港狂風暴雨,五艘貨輪擱淺。 永康仁德成運河,布署救生艇戒備。 「積水哦,所以你們回轉,那邊只有大車可以過,差不多輪胎的一半,水如果積起來,引擎會熄火,騎摩托車不要過。」 美濃道路成河,駕駛受困急救援。 美濃消防分隊 小隊長 謝新豐:「受困的民眾 站在小貨車上,但小貨車已經全部淹沒。」 氣象局簡任技正伍婉華:「就如我們目前所預警的,中南部地區,會帶來局部豪雨以上等級的下雨,其他各地也可能在下雨的時候,會出現瞬間的強降雨。」 暴雨傾洩,嘉義成水都。 嘉義布袋一片汪洋,緊急撤離上百居民,嘉義受災鄉親,所有一輩子的打拚,一次就歸零。 台南學甲,雨量達650毫米。 2018年8月23日,受到熱帶性低氣壓影響,中南部地區陸續降下豪大雨,台南市雨量高達903.5毫米,而台南八月平均雨量為395.1毫米,半年平均雨量約848毫米,這次超月台南半年的降雨量,更是月平均雨量的2至3倍左右。 0827西南氣流接力,豪雨續炸南高屏。 承受不住水炸彈,壽山萬壽路塌陷。 民眾:「睡醒了以後出來看 擋土牆移位。」 麻豆汪洋一片,志工搭船送熱食。 短短兩日的累積雨量,高雄市38個行政區,有32區淹水,台南市37個行政區,有36行政區淹水,不過氣象專家表示,這次降雨強度,卻沒有超越八八風災。 天氣風險公司總監 賈新興:「以台灣出現過的時雨量來看 它連前30名的極端值,都排不進去,八八風災兩天,接近2千毫米到2千5百毫米。」 8月23、24日 最多降雨量是在(台南)曾文水庫附近,大概950毫米左右。 台南安南區居民:「治水沒有效果啦,要分散水源才有辦法(治水)啦。」 0823降雨量並沒有創紀錄,中南部地區卻造成了大範圍的水患,受災鄉親苦不堪言,政府的治水工程及功效是否失靈?需要通盤來做檢視。 文字撰稿:許文玲 攝影剪輯:林道鳴

823豪雨讓治水破功?前因後果非偶然

專題報導今天來看第二集。要帶您討論的是高雄市有多項的治水工程,但是豪雨一來,為什麼還是讓城市陷入淹水困境,來看我們的分析報導。 愛河貫穿市區 有高雄母親的稱呼 全長12公里,沿岸原本滿布埤塘,卻因為城市規畫開發,填平埤塘,直接影響了高雄的治洪

台南積淹水檢討 治水應考量氣候變遷

回顧823雨災 台南幾乎九成以上都泡在大水裡 除了沿海地區 高度開發成為工業區 這回也受災,另外在台南仁德 主要是滯洪池 起初規劃就設錯位置 大雨一來 也達不到既有功效。 小朋友驚嚇放聲大哭,只因上課上到一半,水淹進了幼兒園,然而旁邊就是斥資8億、占地23.84公頃、滯洪量達52.53萬噸的仁德滯洪池。 我們現在站的高度,注意哦它還比學校高一點,因為這是築上來的,填上來的,它主要是要分洪,是要解決仁德跟永康那一帶的淹水,照理說這滯洪池要建在北邊。 為了改善當地排水狀況,台南水利局開挖仁德兩座滯洪池,這次滯洪池失效,除了滯洪池位置錯置,推估區域排水的承受能力不足。 台南社大環境行動小組 研究員 吳仁邦:「台北的治水防洪量,它是抓兩百年,那台南跟其他地方,最多就抓50年,50而已很少,但是大家就沒有再談下去了,你若這種小區域型的區排,5年而已,台南沿海低窪易淹水區,近年來卻因為高密度進行工業區開發,其中安南區的新吉工業區,早期是曾文溪舊河道,0823豪雨,鄰近工業區的就成了新淹水區。」 台南市環境保護聯盟 理事長黃安調:「這裡是台糖農地,它的基地開發面積,一共有145公頃,基地填土了這個,高度大約3公尺3米左右,所以這裡填土後,下游變成會淹水。」 安南區原本是舊台江內海,地勢低窪,每逢暴雨必淹,難怪住戶多半架設防水閘門自保。 安南區居民 邱麗燕:「像這個啊,我先生還沒拆掉,還沒拆掉,正當台南麻豆區陷入汪洋一片時,從前也飽受淹水之苦的黎明中學,這次卻幸運躲過一劫。」 台南黎明中學 校長羅家強:「104年7月的時候的蘇迪勒颱風跟9月8號的杜鵑颱風,當時因為有受過這個痛,進行鋪面設計的時候就要想到水的重複利用。」 大量舖設透水磚外,黎民中學更往下開挖蓄水池,讓學校自己成為滯洪池以因應暴雨侵襲,免除淹水困境。 台南黎明中學 校長羅家強:「同一時間,我們把水收進我們的蓄水池,最大可存兩千噸左右。」 台南社大環境行動小組 研究員 吳仁邦:「麻豆的黎明中學,這就是一個範例嘛,你有沒有辦法在道路,或公共建設的空間,我就提前挖好我可以放水,而且這個水我暫存,我不是排掉,我是還可以拿來做澆灌,台南淹水原因各區並不相同,不過公部門是乎僅靠人為的硬體工程來做全面治理,恐怕難以面對極端氣候所帶來的強降雨,唯有徹底檢討錯誤的開發政策、修改治水方向,才是解決水患的根本之道。」 許文玲 文字撰稿 林道鳴 攝影剪輯

遇雨便成水鄉澤國 國土計畫勿淪空談

823水患,嘉義淹水面積,多達3萬公頃,東石、布袋最嚴重,追查原因,豪雨適逢農曆大潮,區域排水系統,無法負荷,加上3萬口違法水井,長年超抽地下水,地層下陷,才導致下游區積水不退,其實,早在2013年,經建會曾核定,一項全面性的國土計畫,強調與水共生,內容包括增加蓄水空間,改變產業結構等等,後來,因故未能執行,成了未竟之志。 建築物,細長柱,背著整棟房子,後期蓋的透天厝,加高近兩公尺。 墊高可能百萬跑不掉,我們的收入也不是很高,雨下大了以後,他們依然就如同,別人家的滯洪池一樣, 雨會淹到他家,你需要想到是, 整個土地利用的改變,才有辦法解決,這種社會弱勢造成的差異。 在掌潭村北邊的村落,叫做網寮村, 同樣是在東石鄉的西邊,而且地勢也比較低,但是在823水災當中,受災程度相對比較輕微,跟我背後這些廢鹽灘,有很大的關係。 掌潭、網寮、白子湖,我曾曬鹽十幾年, 政府收走就沒曬了,早年嘉義沿海,盛行曬鹽,有過一段鹽業的白金歲月,網寮村,善用2百多公頃廢鹽灘,翻轉淹水命運。 我們都把它挖通, 水可以流過來, 可以流過去,水都讓它通, 抽水站再讓它抽,養殖業著柯德義,身處災區,卻能全身而退,別人魚塭1.5米,他挖深到5米。 挖深就是要把那些土,拿來堤岸, 等於是蓋二樓跟蓋一樓,都住一樣多的人,學者曾共同提出,挽救地層下陷計畫,魚塭結合蓄洪設施,就是其中一項,以順應自然的方式,重畫國土,無奈政府未能執行。 我們就要去做一些交換,把一些你希望未來存水的地方,讓它做得更低, 需要不淹水的地方, 做得更高,這當中,水跟土都會平衡,當這個地方都平衡後,我們就發展出那些產業,你面對地層下陷,海平面上升、極端氣候, 三大問題裡面,我們重新檢視, 我們的生活生產生態,炙熱的海風,成堆的蚵殼,災情過後,漁村看似回歸平靜,擔憂水患再度來臨的不安感,悄悄埋在村民的心底。 郭苑玲 採訪撰稿 廖學信 攝影剪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