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愛電視
~
新聞
節目
最新消息

九二一地震,全台有1546間學校的校舍,全倒、半倒或受損,其中293間學校需要重建,慈濟認養援建51間學校,不只強調硬體建築,要千年不倒,還把人文精神灌注校園內,在這愛心保壘裡,有畢業學長回來校園當老師;也有偏鄉師生扭轉處境,為自己學習和校園特色,找回美麗和歡笑;還有教職員被慈濟志工感動,當大愛媽媽和說故事媽媽,眾人攜手打造愛的校園。

九二一震殤 ,19年過去...昔日孩子為人師表

九二一地震,即將屆滿19周年,當時,全台有1546間學校的校舍,全倒、半倒或受損,其中293間學校需要重建,慈濟認養援建51間學校,命名為「希望工程」,因為每一座希望工程學校,都載滿了慈濟人、師生和外界馳援,滿滿的愛與希望。 在九二一重災區的南投國中和台中大里區的塗城國小,當時受災的學生,如今已經為人師表,並且回到母校當老師,而他們既是孩子的老師,也是學長姊的身分,課堂上的生命教育,就是告訴孩子要懂得感恩和回饋。 九二一地震,塗城國小全毀。 塗城國小畢業生 蔡依容:「小學二年級,九二一大地震,從我家陽台上面拍下去的(塗城國小照片),心情非常的難過,也非常的緊張,後來經過兩年之後,有慈濟的幫忙,學校就變成了非常的漂亮,非常開心,就是我們的學校後來有重建完成。」 剪貼簿裡,當時是小二學生的蔡依容,國字摻雜注音符號寫下的願望,已然成真。 從沮喪無助到重拾歡笑,蔡依容從小學到大學畢業,最後考上教師執照,回到母校「塗城國小」任教。 塗城國小老師 蔡依容:「我也會跟他們(學生)說,你的這張桌子說不定老師曾經用過,你走過的路(校園)老師也都走過,最好的教材,其實是人生的體驗,教導孩子,要懂得感恩,然後要懂得回饋。」 蔡老師的九二一體驗,有悲、有笑,更承接了外界滿滿的愛,這分愛,媽媽也感受到了,於是到校園當志工。 蔡依容的媽媽 何貴芳:「我們小孩子都在學校受惠,我有能力當然是回饋給學校。」 媽媽是讀經老師,女兒是數學導師,儘管領域不同,但母女倆的話題離不開學生。 塗城國小老師 蔡依容:「看著和自己穿著同樣制服的孩子長大,慢慢地從不懂事變懂事,那種感動其實一直都在。」 蔡依容的媽媽 何貴芳:「我覺得能夠服務別人,真的是比被人服務更有福氣,而且是一件幸福的事。」 塗城國小校長 劉淑秋:「有快樂的老師就會有快樂的孩子,我想這個是一個很棒的磁場。」 愛的磁場,才有快樂校園,這對南投國中師生來說,深切體會。 師生在沒倒塌的活動中心,用泡麵和礦泉水箱子,隔成二十間教室,克難上課。 殘破的牆上,美術老師蕭如炏掛上學生畫作,斷垣殘壁,充當藝術廣場,減緩彼此的緊張情緒。 震災十九年後,蕭老師已經退休,但經常回到校園,告訴學生這段痛與愛的日子。 南投國中退休老師 蕭如炏:「九二一震災相當嚴重,我當時看到怪手在拆我們的美術大樓,當我在畫這張畫的時候,覺得要(抱持)一種心情,對大自然一種關心,並且要學習跟大自然怎麼樣和平相處。」 用畫撫平傷痛,蕭老師花了兩年時間,用157塊陶板雕刻,拼湊成這幅巨大的作品,捐給學校。裡面人物,都以學生為主角。 南投國中退休老師 蕭如炏:「有不少孩子(學生)家裡都曾經遭遇災難,但是他們能夠忘懷一切。」 忘記傷痛,才能迎接新生命,學校老師胡乃韻曾經是蕭老師的學生,九二一地震當時,就讀國三。 南投國中老師 胡乃韻:「只要堅持自己要走的,一路很辛苦是沒有關係,但最終目標是有達到。」 終於抵達為人師表的目標,胡乃韻回到母校,春風化雨,眼前的孩子,是學生,也是學弟和學妹。 南投國中老師 胡乃韻:「跟他們(學生)溝通上會多一層關係,他們會覺得說,好像是學姊在跟他們講以前的經歷,可是其實我又是老師又是導師,所以我覺得學弟妹或是學生,還滿能接受我跟他們說的話。」 昔日受災學生,今日愛心老師,在希望工程的校園,師生們的希望,已經起飛。 採訪撰稿:張澤人 攝影剪輯:郭繼宗

九二一裂縫傷痛 老師一直都在...

九二一震災陰霾遠離,但愛一直在,很多希望工程學校的老師,沒有忘記當時自己和學生被幫助的感動,他們在崗位上,更加付出。今天的九二一十九周年專題「希望起飛」,鏡頭帶您到南投偏鄉,當地很多學生來自新移民和隔代教養家庭,他們為了貼補家中經濟,可能得在課餘打工,甚至失學和中輟;於是,國姓國中校長「林家如」,四處奔走籌募經費,並且請求外界愛心人士協助,終於推動免費的烘焙、泡咖啡技藝課程,幫助弱勢學生找回一技之長,林校長的愛心,榮獲今年的「法鼓山國際生命關懷獎」。一起來了解這位偏鄉校長,是如何辦到的。

「九二一震後19年」灌溉偏鄉 開花結果

九二一地震,全台各地愛心馳援,時隔19年,很多默默付出的外界人士,至今愛不間斷。像南投的「北山國小」和「延平國小」,都因為地處偏鄉,長期找不到教美術和戲劇的老師,一度影響孩子學習。不過,畫家「黃譓丞」和歌仔戲團長「林美雀」得知師生困境後,雙雙從台中開車,長途跋涉到南投偏遠學校任教,社會人士的關心,讓校園多了歡笑,學生有了多元學習機會,更加自信。今天的「希望起飛」專題,一起來了解。 張澤人 採訪撰稿 郭繼宗 攝影剪輯

921希望工程學校 茁壯蛻變到創新

慈濟希望工程,很多是偏遠地區學校,教育資源較為不足,偏鄉師生如何扭轉困境,幫校園特色和學習加分?今天的「希望起飛」專題,境頭帶您到台中大里區「塗城國小」,南投國姓鄉「北山國小」,以及南投草屯鎮的「炎峰國小」,這些校園各有特色,從廢棄地下室的變身改造,無心插柳卻成為全國冠軍的舞蹈社,再到結合科技的數位學習的績優校園。這些學校老師用心營造舒適環境,讓孩子在沒有壓力的空間學習,創造優異成績,究竟是怎麼辦到的?一塊來了解。

因感動而行動 慈濟的延續~

希望工程學校,慈濟人的付出,很多老師深受感動,因而加入慈濟大家庭,再把靜思人文、帶回校園。像南投中寮鄉「至誠國小」,雖然校地小,學生只有30多人,但校內老師和教職員,融入靜思教學,這間迷你學校還落實多元學習和環保教育,榮獲九二一校園重建獎。另外,南投「竹山國小」教務主任「梁明」,歷經慈濟援建歲月,感動之下加入慈濟,在校園推動行動學習,帶領學生關懷老人病患,再用3D列印製輪椅杯架,方便病患使用,灌輸學生善念。今天的「希望起飛」專題,一塊來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