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愛電視
~
新聞
節目
最新消息

當台灣的實體書店經營愈來愈困難,卻有日本連鎖書店在台灣開設加盟店,逆向操作,而1995年,台灣成立第一家網路書店---博客來,成為台灣最大的圖書通路,更讓實體書店的生存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特別是小規模的獨立書店衝擊最大。台灣的書市曾經是華文世界首屈一指的領頭羊,正面臨存亡之秋。

一座城市之窗 重南書街衰頹...

2018-08-08 19:33:21

2018年六月,台灣的文化界發生一件大事,那就是位在台北市重慶南路書街的金石堂城中店結束了長達三十四年的營業,正式畫下句點。 金石堂城中店的落幕,讓重慶南路書街的沒落再度成為焦點,因為,從日治時代到國民政府撤軍來台,這條街一直是台北人買書、看書的地方,也是台北市最美的人文風景之一,但是隨著網路興起,人們的閱讀習慣改變,書市的萎縮連帶壓縮了書店的生存空間,如今這裡的書店從上百家剩下不到十家,「書店一條街」變成了「商旅一條街」。 現在到底還會有誰想要逛書店買書呢?這集的大愛探索周報,我們一起來為台灣的出版生態把脈。 誰來買書沒落的重南書街。 民眾:「重慶南路就是書街啊 覺得有點不捨就是說 以前那種青春的回憶好像又不見了。」 民眾:「平面的書 已經逐漸在市場上被取代嘛 只能哀悼它而已嘛。」 民眾:「不知道它之後會變成什麼經營型態 但是就希望不會變成什麼夾娃娃機之類的。」 2018年五月,金石堂城中店即將結束34年營業的消息,第一次在媒體曝光。老書店快拆了,因為懷舊,因為不捨,老讀者紛紛從各地趕來,帶著他們的回憶,再一次尋訪年輕時流連忘返的書香角落。 金石堂城中店店長 陳奕茹:「這是之前舊書街的一些 之前舊照片 就像莊永明老師講的 這裡是台北銀座 然後以前這邊都是上海人在這邊開書店的。」 文史專家 莊永明:「金石堂當年創業的時候 是第一次把台灣書店精緻化的書店 那後來才有誠品跟進嘛。」 金石堂城中店的創店店長還記得,三十四年前是如何尋尋覓覓,才在重慶南路找到這棟百年古蹟,做為金石堂的第二家分店。 金石堂城中店創店店長 楊秋福:「一些新的創舉都在這個店 有作家專櫃啦 有排行榜 所以我們在這裡很容易做成一個讀者跟作者之間的一個橋梁。」 作家簽名的咖啡杯組合成一道獨特的牆,百年古蹟的門框保留在咖啡廳裡。百年木製樓梯引領讀者層層往上進入書的殿堂,走到某個轉角,還看得到日式建築裡的米字型鐵條,還有刻畫著歲月痕跡的紅磚牆。 金石堂城中店店長 陳奕茹:「就五年前改裝的時候 有把這個舊建築的元素把它保留下來 然後這個是舊插座 。」 最珍貴的是三樓的作家簽名牆,ㄇ字型的三面牆上,簽滿了曾經在這裡和讀者交流的作家名字,詩人許悔之、席慕蓉、散文家簡媜,還有已故導演齊柏林。這些名字、這個牆面都只能留在讀者的心裡。 員工歡送讀者:「城中店從書街畢業了!謝謝大家!謝謝!」 斐錄書店廣播:「一萬多個日子裡 就算是匆匆走過的你 都是我們最美好的風景 謝謝所有作家 完成我們所有的想像 謝謝各大出版社 最後謝謝所有走進來 願意拿起書的你 能相遇真的太好了三十四年來承蒙照顧!謝謝!珍重再見!」 台北市重南書街促進會理事長 沈榮裕:「今年 重慶南路的地面書店 一樓啦 現在剩不到十家了。」 短短不到一公里的重慶南路,在三十年前有上百家書店,是台灣最有書香味的一條街。 沈榮裕:「那個時候還沒有連鎖書店那麼多 所以全世界的華人 到台灣來要買書 一定要到重慶南路。」 網路與手機的興起徹底改變了閱聽大眾吸取新知的習慣。重慶南路的書店開始退守,有的結束營業,店面變成了商務旅館,有的選擇搬遷到其他地點以節省店租。 重慶南路終於抵擋不住時代洪流,退去書香味,變成商旅一條街。當一條書街沒落了,我們的讀者又該往哪裡去呢? 許斐莉 余國維 許斐莉 台北報導

網路與實體書店 轉型生存之爭

2018-08-09 19:29:12

當台灣的實體書店經營愈來愈困難,卻有日本連鎖書店在台灣開設加盟店,而且標榜不買書沒關係、來店裡看書就好的生活型態。書店型態的改變已經改寫了台灣的出版生態。

終結折扣戰!擬推新書售價規範

2018-08-10 19:36:39

當季新衣上市了,往往不打折,但是為什麼新書上市就得打七九折?這個問題,您想過嗎?2009年開始,有獨立書店喊出終結折扣戰的口號,文化部也在這兩年積極推動「新書售價規範」制度,但是施行細節都還沒有定案,出版界也呈現兩極看法。台灣的書市曾經是華文世界首屈一指的領頭羊,現在到底該怎麼走下去呢?